中国蔬菜

科学“吃”出抵抗力

 

随着疫情的发展,为了避免感染,大家都宅在家里,减少了外出活动的频率。与此同时,不出门带来的采购不便、家中物资缺乏等问题也为“吃”增加了难度。“全副武装”去一趟超市,囤上一堆易于保存的蔬菜,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。

除了勤洗手、戴口罩、尽量少出门以外,合理饮食也是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有效方法。针对疫情时期的情况,营养专家提出以下10个饮食建议:

No.1 主食粗细搭配

每天半斤到八两(250~400克)

多天不出门,运动量减少会导致便秘几率增加。多吃全谷杂豆和薯类有助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,预防便秘,维护肠道健康。

此外,这类主食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远远高于精白米面,同等重量下能提供更多的营养,并且血糖生成指数更低。

谷薯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,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,并具有保护蛋白质的作用,每人每天应该摄入250~400克,做到粗细搭配。

No.2 鱼禽肉蛋足量

每天三两到四两(150~200克)

疫情期间一定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,因为它是人体内各种酶、激素、抗体和免疫因子的合成原料。若摄入不足会影响组织修复、使皮肤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下降,容易造成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,降低抗感染能力。

鱼禽肉蛋还能提供多种微量营养素,比如铁、锌等,它们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。

鱼、禽、蛋和瘦肉等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含量普遍较高,并且其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。其中:

⊙ 水产品脂肪含量相对较低,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,可首选,建议每天摄入40~75克;

⊙ 禽类脂肪含量也相对较低,其脂肪酸组成优于畜类脂肪,选择应先于畜肉。瘦肉中脂肪含量低,也可适当选择。畜禽类每天摄入40~75克;

⊙ 蛋类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,推荐每天吃一个;

⊙ 此外,奶类和大豆也富含优质蛋白质,建议每天摄入奶类300克,大豆10克左右。

No.3 多吃新鲜果蔬

每天最好1斤(500克)以上

橙黄色和深绿色果蔬(胡萝卜、南瓜、西兰花、菠菜等)含有能促进抗体合成的维生素C,还可提供大量β胡萝卜素,其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,这种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。

只有当维生素A充足时,皮肤和机体保护层(如胃肠道、呼吸道、生殖道上皮层)才能维持正常的抗感染能力并起到抵御外来侵袭的天然屏障作用。除此之外,果蔬中的很多植物化学物都具有抗氧化作用,对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也有一定作用。

推荐每天摄入果蔬的种类超过5种,摄入量最好达到500克以上,其中一半为深色蔬菜。

No.4 足量饮水

每天1500~2000毫升

水分进入体内后,还可以及时补充肠胃道对食物进行消化过程中所需的水分,使大便不燥结,容易排出体外,从而预防便秘。

蔬菜汤、鱼汤和鸡汤除了促进食欲外,还有证据表明其有助于对抗流感病毒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
水能够参与人体新陈代谢,帮我们溶解运送营养物质,排出废物和毒素。除了温开水,还可以选择淡茶水,比如红茶、绿茶、白茶、茉莉花茶、乌龙茶、普洱茶等。

No.5 烹调首选植物油

外加每天一小把原味坚果

在疫情期间,烹调应首选植物油,增加优质脂肪的摄入,比如花生油、橄榄油、亚麻籽油和紫苏油等。每天吃一小把坚果也能提供优质脂肪。

橄榄油、山茶油中富含n-9单不饱和脂肪酸,具有抗氧化的作用。

而坚果富含多种B族维生素,以及铁、锌、钙、镁等各种矿物质,这些营养素都有助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。

No.6 烹调以蒸煮为主

少吃油炸食品

这个方法不仅有助锁住食物的营养,并且还能连汤带菜一起吃掉,不浪费溶进汤里的钾、镁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B2、类黄酮等营养素。

No.7 生熟分开

肉类要烧熟煮透

生的食物,尤其是肉、禽和海产品及其汁水,含有危险的微生物,在准备和储存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其它食物。

为了保证食品安全,烹调时要注意生熟分开,即生的肉、禽和海产品要与其它食物分开;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,例如刀具和切肉板;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。

食物要彻底烧熟煮透,尤其是肉、禽、蛋和水产品,以免感染病菌和寄生虫。家庭用餐,最好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等措施,避免与家人相互传染。